【三缄其口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三缄其口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嘴巴加了三道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#语出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零.敬慎》。
典源
#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零.敬慎》1>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右陛2>之前,有金人3>焉,三缄4>其口,而铭5>其背曰:「古之慎言人也。戒之哉!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;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安乐必戒,无行所悔。……」孔子顾谓弟子曰:「记之!此言虽鄙,而中事情。诗曰:『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』行身如此,岂以口遇祸哉!」
(1) 典故或见于《太公金匮》。
(2) 陛:台阶、阶梯。
(3) 金人:金属铸成的人像。
(4) 缄:音ㄐ|ㄢ,闭。
(5) 铭:刻镂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太公金匮》(据《意林.卷一》引)武王问:「五帝之戒,可得闻乎?」太公曰:「黄帝云『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朝,故金人三缄其口,慎言语也。』尧居民上,振振如临深渊;舜居民上,兢兢如履薄冰;禹居民上,栗栗如恐不满;汤居民上,翼翼惧不敢息。」另可参考: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
(1) 典故或见于《太公金匮》。
(2) 陛:台阶、阶梯。
(3) 金人:金属铸成的人像。
(4) 缄:音ㄐ|ㄢ,闭。
(5) 铭:刻镂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太公金匮》(据《意林.卷一》引)武王问:「五帝之戒,可得闻乎?」太公曰:「黄帝云『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朝,故金人三缄其口,慎言语也。』尧居民上,振振如临深渊;舜居民上,兢兢如履薄冰;禹居民上,栗栗如恐不满;汤居民上,翼翼惧不敢息。」另可参考: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
典故说明
根据西汉刘向所写的《说苑》中记载,孔子曾经前往周朝首都,参观周王的祖庙。在祖庙右边的台阶前,立了一个铜像,他的嘴被重重封住,背上刻了一段文字:「这是古时候说话最谨慎的人。要谨慎啊!谨慎啊!不要多话,话一多,失误也必定多起来。」孔子就反身告诫弟子说:「这个铜像就是在告诫人们,平日谨言慎行,不要多话,就不会招来无妄的口舌之灾。」另外在《孔子家语》和《太公金匮》也记录了这件事。后来「三缄其口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
书证
- 01.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零.敬慎》:「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右陛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『古之慎言人也。』」(源)
- 02.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:「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『古之慎言人也。』」
- 03.《北齐书.卷三七.魏收列传》:「周庙之人,三缄其口。漏卮在前,欹器留后。俾诸来裔,传之坐右。」
- 04.《意林.卷一》引《太公金匮》:「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朝,故金人三缄其口,慎言语也。」
- 05.宋.尤袤《全唐诗话.卷一.姚崇》:「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」
词典附录
- 修订本参考资料:言语谨慎或不说话。孔子家语˙卷三˙观周: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宋˙尤袤˙全唐诗话˙卷一˙姚崇: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
【三缄其口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言语谨慎或不说话。《孔子家语.卷三.观周》:「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『古之慎言人也。』」宋.尤袤《全唐诗话.卷一.姚崇》:「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」
【三缄其口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- 比喻言语谨慎或闭口不说话。
【造句】对于不了解的事,我们最好三缄其口,以免多言而坏了大事。